提起韩国,人们想到的大概就是“韩剧”“追星”“购物”“整容”,但今天我们不去热闹的明洞逛吃逛买,而是直奔近旁的一处有名建筑物。它就是位于首尔的永乐教会,曾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最大的长老会教堂。
永乐教会的历史
1945年12月2日,为了躲避战乱,韩景职牧师带领27位难民南迁来到首尔,建立了永乐教会。
永乐教会的教堂建筑于1949年3月24日动土兴建,历时14个月教堂全部落成。此时,信徒人数已上千倍地增加,超过了4000人。
1992年,韩牧师荣获了邓普顿奖(由已故的约翰·邓普顿创办的基金会于1972年设立,2001年以前称为宗教促进奖。该奖项旨在鼓励研究者探索“生命最重大的问题”,奖励为灵性的发展而做出贡献的人,第一位获奖者是特蕾莎修女)。此时信徒达60000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长老会堂会,不包括分设的500个姊妹教会。
如今的教堂建筑
如今的永乐教会由四大建筑:过去的主堂、新建的副堂、管理大楼与“50周年纪念”大楼组成。
永乐教堂走过近80年的风雨,哪怕在战争期间,明洞地区几乎夷为平地,而永乐教堂和附近的天主堂成为唯一幸存的建筑。该堂保有浓厚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青灰色的砖砌墙壁、暗红色屋顶,其上配有小巧的门窗及简洁的凹凸装饰,显得教堂古朴而庄重。
拾级而上,便能够看到一座竖立的石碑,上面用韩文写着:这里是金应乐长老殉道纪念碑。碑上用韩文与英文简述了他在战争中保护教会而殉道的史实。殉道时45岁,成为永乐教会第一位殉道者。
副堂正门上方的墙壁上画有身披紫袍、头戴光环的耶稣像。祂的双臂上举、双手打开,好像坚定地站在教堂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召唤着每一位行走的路人。
管理大楼与“50周年纪念”大楼面对面遥相呼应,色彩与主、副堂保持一致,带有玻璃作为装饰,楼显得更高、更现代化一些。
走进教堂感受欢迎与掌声
再宏伟的教堂,若没有人的聚集,没有敬拜主的歌声,没有上帝话语的传扬,没有圣灵同在的感动,没有彼此相爱的温暖,那将只是徒有物料堆积、冰冷又空洞的躯壳。真正赋予建筑生命的内容,需要我们走进教堂的门,打开自己的心来迎接和感受。
若你是一位语言不通的游客,你将会遇到热心的弟兄姐妹引导,他们会为你派发翻译器、耳机、圣经,并附上今日聚会的流程与经文。你就可以在这个上千人聚集的礼拜堂中,与他们一起唱诗、赞美、祷告。你从翻译器里可以听到发人警醒的声音:“圣徒不能陶醉于今天的欲望与快乐,不去考虑明天。信徒要像聪明的童女预备足够的油,能去迎接新郎。在这个时代需要操练克制、受苦、忍耐、坚持,热爱今天、畅想明天……”
此外,你还会听到教会推出的读书活动,许多人在读书中生命成长的见证故事。
你以为聚会结束了就该走了,但别着急,你将受到大家目光一致的注视,整个教堂中都响起了欢迎远道而来的人的掌声。此刻,你会亲历虽为异乡客但只要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就能享受爱与接纳。
教会创办人韩景职的一生
笔者2024年的夏天来这里时候正好看到综合大楼的旁侧有一扇小门,门口摆放着一块牌子,上面有9张黑白照片,配字:韩景职逝世70周年特别展。这就是专门纪念永乐教会创始人——韩景职的纪念馆,馆中展出了他的生平与永乐教会的发展史。
韩景职(Kyung-Chik Han,1902 年 12 月 9 日 - 2000 年 4 月 19 日),是韩国历史上有名的牧师、植堂者。自1945年创立永乐教会后,他一直担任长老直到 1973 年,并担任名誉牧师至去世。
他一生致力于多项社会福利工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村服事、对军宣教及儿童的人道主义事工。美国福音派人士罗伯特·皮尔斯 (Robert Pierce)来韩访问期间,与韩景职牧师一同为世界宣明会(以儿童为本的救援、发展及公共教育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民间慈善团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当时全韩国重视男性宣教士的年代,永乐教会就已经开启了女性宣教士的培养工作。
韩景职获得邓普顿奖后,并没有把奖金归为私有,而是将钱捐给了慈善机构。退休后的他搬去山里的一间简陋的居所中,他不希望自己像韩国的许多牧师那样将遗产或担任的职位遗留给自己的孩子们。
历史、建筑与活动之外的食堂
看过了教堂的建筑、了解了教会的历史、参与了礼拜的聚会,眼睛和心灵都被一点点投喂和充满。是不是发现虽然脚步依旧轻快、精神仍然抖擞的你,肚子却开始咕咕叫了起来。此时,就不要拒绝朋友的热情邀请了,跟随他们一起下台阶去食堂吧。
这间食堂拥有方格吊顶与大长方桌,都是乳白色的,头顶打开的一盏盏灯更是将整个空间照得光明而敞亮;红褐色的椅子排列在长桌两侧;迎面的墙壁被涂成红褐色,墙上是一副用白色的线条勾出的图景,仔细一看是简笔画版的耶稣拿着杖侧身而立,面对着太阳、海浪、人、动物……
此时的食堂人来人往,排队、打饭、吃饭、归还餐盘却井然有序,丝毫不因为人多而嘈杂与混乱。
餐桌间的走廊里,有不停穿梭走动的服事人员,他们随时观察着大家的用餐情况,也会及时到达用餐完毕的位置,快速擦好桌面,笑容可掬地帮将要入座的客人递来纸巾。等你安稳地坐下之后,就能享用流着蛋黄色汤汁、配有酱红色辣白菜的超大份咖喱盖饭了。据说,这里的食堂在礼拜天也对外营业,一份咖喱饭折合人民币十元,保你吃得胃里舒服、心里满足。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